【东汉末年是哪个朝代】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属于东汉王朝的晚期阶段。东汉是继西汉之后的一个大一统王朝,从公元25年到220年,共历195年。东汉末年指的是东汉王朝即将灭亡的时期,通常被认为是从汉灵帝(189年)开始,到曹丕称帝(220年)为止,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并开启了三国时代。
一、东汉末年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外戚干政,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黄巾起义(184年)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农民起义之一,严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此后,地方豪强势力崛起,军阀割据,中央政权逐渐失去对全国的控制。
二、东汉末年的主要事件
| 时间 | 事件 | 简要说明 |
| 184年 | 黄巾起义 | 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东汉政权 |
| 189年 | 汉灵帝驾崩 | 外戚与宦官争权,董卓进京 |
| 196年 | 曹操迎献帝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实权 |
| 220年 | 曹丕称帝 | 东汉正式灭亡,魏国建立 |
三、总结
东汉末年属于东汉王朝,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标志着一个王朝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三国时代的到来。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为后来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变革。
关键词: 东汉、东汉末年、三国、黄巾起义、曹操、曹丕、汉灵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