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若春和景明景出处】“至若春和景明”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句话常被用来描绘春天阳光明媚、景色宜人、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在原文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的壮丽风光。
一、
“至若春和景明”是《岳阳楼记》中的经典语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此句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也体现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通过这一句,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不同心境下对景色的不同感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二、出处及内容简要对照表
| 句子 | 出处 | 作者 | 简要解释 |
| 至若春和景明 |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 描绘春天阳光明媚、景色宜人的景象 |
| 波澜不惊 |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 表示水面平静,没有风浪 |
| 上下天光 |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 指天空与湖水交相辉映的景象 |
| 一碧万顷 |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 形容湖面广阔无边,一片碧绿 |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 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 表现个人甘于奉献的精神 |
三、结语
“至若春和景明”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范仲淹情感与思想的体现。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他传达了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句诗文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的经典语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