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释义及出处】“一衣带水”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两地之间距离很近,仅隔一条水道。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文学、历史和地理中也经常出现。下面将对“一衣带水”的含义进行详细解释,并列出其出处及相关信息。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一衣带水 |
| 拼音 | yī yī dài shuǐ |
| 释义 | 形容两地之间相距不远,仅隔着一条水道(如河流、海峡等)。多用于比喻关系密切或地理位置接近。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国家、地区之间的地理关系或情感联系。 |
| 近义词 | 隔岸观火、咫尺天涯、一水之隔 |
| 反义词 | 天涯海角、山高水长 |
二、成语出处
| 出处 | 内容 |
| 文献 | 《南史·陈后主纪》 |
| 原文 | “一衣带水,犹可共事。” |
| 背景 | 此句出自南北朝时期,描述的是陈朝与隋朝之间的关系。当时陈朝虽已衰落,但与隋朝之间仅隔一条江水,因此有“一衣带水”之说。 |
| 含义 | 强调虽然两国之间仅隔一条水,但因政治局势紧张,难以真正合作。后来引申为地理距离近,但文化或政治上仍有隔阂。 |
三、延伸理解
“一衣带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常用此成语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或对邻国的关切。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就曾以“一衣带水”来形容江南与中原之间的联系。
此外,这一成语在现代也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关系中,比如中美、中日等国家之间的关系,常被描述为“一衣带水”,强调彼此地理位置相近,但又存在复杂的政治和文化差异。
四、总结
“一衣带水”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表达了地理上的接近,也隐含了文化、政治上的微妙关系。通过对其释义和出处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成语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意义。无论是用于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一衣带水”都能准确传达出一种“近在咫尺却难言亲近”的情感与现实。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