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滩原文及翻译】《黄牛滩》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篇,描写的是长江三峡中的一段险峻河段。文章语言简练,描绘生动,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和文学表达。
一、
《黄牛滩》主要描述了长江上游一段名为“黄牛滩”的险要河段。文中通过描写山势、水流、地形以及行船的艰难,展现了黄牛滩的险峻与壮美。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岸的山石、江水的奔腾,以及人们在其中航行的艰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黄牛滩,在荆门西二十里,江水湍急,山石险峭。 | 黄牛滩位于荆门以西二十里处,江水湍急,山石险峻陡峭。 |
水急则声喧,山高则日隐。 | 水流湍急时声音喧哗,山势高耸时阳光被遮蔽。 |
行者闻之,莫不惊惧。 | 行船的人听到这种声音,无不感到惊恐。 |
两岸石壁如削,赤色如赭,故曰“黄牛”。 | 两岸的石壁如同刀削一般,颜色呈红色,像赭石一样,因此称为“黄牛”。 |
其中多石,行舟甚难。 | 这里有很多石头,行船非常困难。 |
舟人呼曰:“黄牛滩,不可渡。” | 船工们喊道:“黄牛滩,无法通过。” |
郦道元记之,以为奇观。 | 郦道元记录下来,认为这是奇特的景观。 |
三、文章特点
1. 语言简练:文章用词精准,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黄牛滩的险峻。
2. 描写生动:通过“水急”、“山高”、“声喧”等词汇,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富有画面感:如“石壁如削”、“赤色如赭”,形象地描绘了地貌特征。
4. 人文关怀:不仅写景,还提到“行者闻之,莫不惊惧”,体现出对行船人的关心。
四、结语
《黄牛滩》虽短小精悍,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与文学资料。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记录,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