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荀彧传翻译】《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范晔所著的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正史,其中《荀彧传》记述了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谋士荀彧的生平事迹。以下是对《后汉书·荀彧传》的总结性翻译与内容梳理,结合原文要点进行整理,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出身名门,早年便有才名。他年少时即被举为孝廉,任守宫令。后因董卓乱政,天下大乱,荀彧弃官归乡,劝说袁绍不得其志,遂投奔曹操,成为其重要谋士。
荀彧在曹操手下,多次献策,助其稳定中原,统一北方。他主张“奉天子以令不臣”,协助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奠定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他善于用人,推荐了郭嘉、钟繇、陈群等人才,对曹操集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荀彧虽居高位,但为人谦逊,不贪权势,常以国家大义为重。然而,随着曹操权力膨胀,二人逐渐产生分歧。最终,荀彧因反对曹操进爵魏公而遭猜忌,被贬至寿春,不久病逝。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荀彧(字文若) |
出生地 | 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一带) |
家世 | 名门望族,家族显赫 |
年龄 |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东汉末年 |
初仕 | 举孝廉,任守宫令 |
政治立场 | 主张“奉天子以令不臣” |
投奔对象 | 曹操 |
主要贡献 | 1. 协助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 2. 推荐郭嘉、钟繇、陈群等人才 3. 助力曹操统一北方 |
性格特点 | 谦逊、忠诚、有远见 |
与曹操关系 | 初期亲密,后期产生分歧 |
结局 | 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贬至寿春,病逝 |
三、总结
《后汉书·荀彧传》展现了荀彧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智慧与忠诚。他在乱世中选择辅佐曹操,不仅帮助其建立霸业,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尽管最终未能善终,但其忠义之名仍为后人所敬仰。
通过这篇传记,我们不仅能了解荀彧的生平,也能更深入理解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