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容缓什么意思】“刻不容缓”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意思是事情非常紧急,一刻也不能拖延。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某件事情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醒人们要立即采取行动。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刻不容缓 |
拼音 | kè bù róng huǎn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明君不嫌切谏,以开忠臣之口;不耻下问,以广谋议之端。故能致天下之士,而无遗贤也。”虽非直接出处,但现代常用此义。 |
释义 | 指事情非常紧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拖延。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形容任务、问题等需要立刻处理。 |
近义词 | 刻不容迟、迫在眉睫、十万火急 |
反义词 | 慢条斯理、拖泥带水、迟迟不决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任务 | 项目进度已经严重滞后,必须刻不容缓地调整计划。 |
灾难救援 | 灾区情况危急,救援工作必须刻不容缓地展开。 |
家庭事务 | 孩子生病了,必须刻不容缓地送医院治疗。 |
政治决策 | 面对经济危机,政府必须刻不容缓地出台应对措施。 |
三、注意事项
1. 语气庄重: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不适合日常口语。
2. 避免滥用:虽然“刻不容缓”表示紧急,但并非所有事情都适合使用,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3. 搭配得当:通常与“必须”、“应”等词连用,如“必须刻不容缓地处理”。
四、总结
“刻不容缓”是一个强调紧迫性的成语,适用于各种需要快速反应的情境。它不仅表达了时间上的紧迫感,也传达出对事情重要性的认可。在写作或表达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相关表达,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