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井下石的意思是什么】“落井下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在别人已经陷入困境或遭遇不幸时,趁机加以打击或损害。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在他人危难之时不仅不施以援手,反而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行为。
下面是对“落井下石”的详细解释和相关资料的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落井下石 |
拼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凡为将者,当以仁义为本,不可落井下石。” |
释义 | 在别人已经陷入困境时,趁机进一步打击或伤害。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带有贬义。 |
近义词 | 乘人之危、雪上加霜、落井投石 |
反义词 | 雪中送炭、扶危济困、鼎力相助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落井下石”最早出自唐代史书《资治通鉴》,原意是说在井里的人已经掉下去了,再往井里扔石头,只会让情况更糟。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用来形容对已经处于困境中的人进行进一步的伤害。
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尤其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日常对话中,常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同情心、道德低下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工作场合 | 同事失业后,他不仅不帮忙,还到处散布谣言,真是落井下石。 |
家庭关系 | 父亲生病住院,亲戚却趁机索要钱财,实在令人气愤,这是典型的落井下石。 |
社会现象 |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有些人趁乱哄抢物资,这种行为就是落井下石。 |
四、情感色彩与使用建议
- 情感色彩:该成语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通常用于指责或批评。
- 使用建议:在正式或书面语中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在口语中使用时,也应注意对方的感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五、总结
“落井下石”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成语,强调在他人困境中不应落井下石,而应给予帮助与关怀。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他人不幸时,应保持善良与同理心,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升语言运用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