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检查出动人次怎么算】在日常的行政执法工作中,“执法检查出动人次”是一个常见的统计指标,用于衡量执法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参与执法检查工作的频次和效率。正确计算“执法检查出动人次”,有助于提升执法工作的规范性与数据的准确性。
一、什么是“执法检查出动人次”?
“执法检查出动人次”是指在一次执法检查活动中,所有参与该次检查的执法人员的数量总和。例如,一次检查由3名执法人员共同完成,则此次检查的“出动人次”为3。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人次”是按人计算的,而不是按次数。也就是说,即使同一名执法人员多次参与不同的检查,每次都会被单独计入“出动人次”。
二、如何计算“执法检查出动人次”?
1. 明确单次检查的人员构成
每次执法检查活动应记录参与的执法人员名单,包括负责人、执行人员、辅助人员等。
2. 统计每项检查的参与人数
将每次检查中实际参与的执法人员数量进行统计,每个执法人员只计算一次。
3. 汇总所有检查的出动人次
将每次检查的出动人次相加,得出某一时间段内的总出动人次。
三、示例说明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表格,展示不同执法检查活动的出动人次计算方式:
检查编号 | 检查时间 | 参与执法人员(姓名) | 出动人次 |
001 | 2025-04-01 | 张三、李四、王五 | 3 |
002 | 2025-04-02 | 李四、赵六 | 2 |
003 | 2025-04-03 | 张三、李四、陈七、王五 | 4 |
004 | 2025-04-04 | 赵六、陈七 | 2 |
005 | 2025-04-05 | 张三、李四 | 2 |
总计:3 + 2 + 4 + 2 + 2 = 13人次
四、注意事项
- 避免重复计算:同一执法人员在同一检查中只能计算一次。
- 明确检查定义:一次检查通常指一次现场执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巡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等。
- 记录要准确:每次检查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便于后续统计和核查。
五、总结
“执法检查出动人次”的计算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执法工作的评估与管理。通过规范的记录和清晰的统计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和管理水平。各执法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统计制度,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执法检查出动人次”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或与其他统计指标的关系,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