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鸡文言文翻译】《攘鸡》是《孟子》中的一篇短文,主要讲述的是关于“攘鸡”(偷鸡)的行为及其道德意义。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孟子对人性、行为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一、原文节选
>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二、翻译与理解
原文 | 翻译 | 理解 |
孟子曰 | 孟子说 | 引出观点 |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 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的鸡 | 描述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
或告之曰 | 有人告诉他说 | 提出批评或建议 |
是非君子之道 | 这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 | 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 (那人)说:“那就减少一点,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就不偷了。” | 表现出一种自我开脱的态度 |
这段话的意思是:孟子指出,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偷别人家的鸡,即使他声称“我会慢慢改”,这种行为仍然是不道德的。孟子借此说明,人应该从一开始就端正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找借口拖延改正。
三、总结
《攘鸡》虽篇幅简短,但寓意深刻。它强调了知错就改的重要性,同时也批判了那种“明知不对,却心存侥幸”的态度。孟子通过“日攘”与“月攘”的对比,揭示了一个道理:行为的性质不因时间推移而改变,关键在于是否意识到错误并立即改正。
核心观点 | 内容 |
道德标准 | 不应因时间推移而降低道德要求 |
改正态度 | 知错就改,不应拖延或找借口 |
行为本质 | 每次错误都是对道德的背离,不能用“逐步改善”来合理化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攘鸡”可以引申为各种小恶行或不良习惯。比如:迟到、撒谎、浪费资源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若长期积累,可能演变成严重的道德问题。因此,每个人都应时刻自省,坚守道德底线,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结语
《攘鸡》不仅是一则寓言,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面对错误,最明智的做法是立即纠正,而非找理由逃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