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是什么意思?】“襁褓”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婴儿的早期生活状态。它不仅指代一种包裹婴儿的布料,还常被用来比喻婴儿时期或事物的初期阶段。在现代汉语中,“襁褓”多用于文学、历史或正式语境中,表达对生命的呵护与保护。
以下是对“襁褓”的详细解释及用法总结:
一、词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名词 |
拼音 | qiǎng bǎo |
字面意思 | 婴儿的包裹布 |
引申义 | 婴儿时期;事物的初始阶段 |
出处 | 《诗经》《礼记》等古代文献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历史、比喻意义 |
二、具体解释
1. 字面含义
“襁”是指包裹婴儿的布带,“褓”是婴儿的睡袋或襁褓。合起来即为婴儿出生后所穿的衣物,用于保暖和保护。
2. 引申含义
- 婴儿时期:如“襁褓之中”表示婴儿还未长大。
- 事物的初始阶段:如“襁褓中的企业”表示初创公司。
- 象征保护与关怀:常用于形容对幼小生命或新生事物的照顾。
3. 文化背景
在中国古代,襁褓不仅是日常用品,也承载着家庭对孩子的关爱。古人认为婴儿刚出生时脆弱,需用襁褓来保护其不受风寒。
三、常见搭配与例句
搭配 | 释义 | 例句 |
襁褓之中 | 婴儿时期 | 他自襁褓之中便受到父母的悉心照料。 |
襁褓中的孩子 | 幼小的孩子 | 襁褓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
襁褓中的企业 | 初创企业 | 这家公司还处于襁褓中,需要更多扶持。 |
襁褓之恩 | 对母亲的感激 | 他始终铭记襁褓之恩,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
四、使用注意事项
- 避免口语化:在日常对话中,“襁褓”较少使用,多见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注意语境: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字面还是引申义。
- 文化敏感性:在涉及儿童或历史话题时,使用“襁褓”可增强语言的文化深度。
五、总结
“襁褓”一词源自古代对婴儿的包裹方式,现多用于比喻婴儿时期或事物的初始阶段。它不仅具有实际功能,更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双重意义。在写作中恰当使用“襁褓”,可以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词语或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