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水平名词解释心理学】在发展心理学中,习俗水平(Conventional Level)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二个阶段。它主要出现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标志着个体开始关注社会规范、他人期望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与前习俗水平不同,习俗水平的个体不再仅仅基于个人利益或避免惩罚来判断行为的对错,而是更倾向于遵循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
一、
习俗水平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二阶段,主要包括两个子阶段:
1. 寻求认可阶段(Stage 3):个体关注他人的看法,认为做“正确”的事情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赏和认同。
2. 遵守法规阶段(Stage 4):个体开始重视法律和社会规则,认为遵守规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个体逐渐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并在社会关系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他们通过履行责任、尊重权威和遵守法律来实现自我价值。
二、表格展示
阶段名称 | 阶段编号 | 核心特征 | 典型行为表现 | 发展年龄 |
寻求认可阶段 | Stage 3 | 关注他人的评价,认为道德行为是为了获得认可和赞许 | 做事以赢得他人喜欢,注重人际关系 | 青少年期 |
遵守法规阶段 | Stage 4 | 重视法律和社会规则,认为遵守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 强调责任感,愿意为社会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 青少年至成年早期 |
三、结语
习俗水平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内化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它不仅是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理解这一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青少年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