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纵隔肿瘤】纵隔是位于胸腔中央、心脏与肺之间的一个解剖区域,由多个结构组成,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等。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这一区域的异常肿块,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由于纵隔位置特殊,其肿瘤可能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影响呼吸、循环等功能。
以下是对“什么是纵隔肿瘤”的总结性内容,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纵隔区域的异常肿块,可为良性或恶性。 |
发生部位 | 纵隔位于胸腔中央,介于两侧肺之间,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神经及淋巴组织等。 |
常见类型 | - 胸腺瘤 - 神经源性肿瘤 - 淋巴瘤 - 畸胎瘤 - 胸骨后甲状腺肿 - 神经鞘瘤 |
症状 | - 咳嗽、呼吸困难 - 胸痛、吞咽困难 - 声音嘶哑 - 上腔静脉综合征(面部水肿、颈部静脉扩张) - 无症状(早期) |
诊断方法 | - 胸部X线 - CT扫描 - MRI - PET-CT - 病理活检(确诊手段) |
治疗方式 | - 手术切除(首选) - 放疗 - 化疗(适用于恶性肿瘤) - 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部分病例适用) |
预后情况 | 良性肿瘤预后良好;恶性肿瘤取决于类型、分期及治疗效果。 |
总体而言,纵隔肿瘤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详细检查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