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的意思】“道貌岸然”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表面上看起来正经、有道德,但实际上内心虚伪、行为不端。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道貌岸然 |
拼音 | dào mào àn rán |
出处 |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虽有小过,未足为累;若以道貌岸然,而心怀奸诈,则不可恕也。” |
含义 | 表面上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实际上却行为不端、虚伪狡诈。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虚伪、伪装正派的行为,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近义词 | 虚伪做作、假仁假义、口是心非 |
反义词 | 坦诚相见、表里如一、光明磊落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他人 | 他平时道貌岸然,其实是个十足的骗子。 |
描述社会现象 | 社会上有些人道貌岸然,却在背后干尽坏事。 |
文学作品中 | 小说中描写了一个道貌岸然的官员,表面清廉,实则贪污受贿。 |
三、注意事项
1. 语气严肃:该成语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引起误解。
2. 避免滥用:虽然它是一个常用成语,但不宜频繁使用,否则会显得语言贫乏。
3. 理解本意:不要将其与“道貌岸然”的字面意思混淆,应注重其内在含义。
四、总结
“道貌岸然”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成语,强调的是“表里不一”。它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言行一致,保持真诚与正直,避免成为那种“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人。在写作或交流中,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