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7在中国叫什么】“米格17”是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一种喷气式战斗机,其正式名称为米格-17(MiG-17)。这款战机在冷战时期广泛用于苏联及其盟国的空军中,也曾在多个国家服役。那么,在中国,这款飞机被称为什么呢?
总结:
“米格17”是中国在引进苏联航空技术后,根据其编号和性能特点进行本土化命名的产物。在中国,它被称为歼-5,这是中国仿制并生产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
信息对比表:
项目 | 米格-17(MiG-17) | 歼-5(中国称法) |
原名 | 米格-17(МиГ-17) | 歼-5 |
国家 | 苏联 | 中国 |
研制时间 | 1950年 | 1956年 |
首飞时间 | 1950年 | 1956年 |
类型 | 战斗机 | 战斗机 |
发动机 | Klimov VK-1 | 仿制国产发动机 |
主要用途 | 空战、拦截 | 空战、拦截 |
服役国家 | 苏联、中国、朝鲜等 | 中国 |
背景补充: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从苏联引进航空技术和装备。1954年,中国成功仿制了米格-17,并将其命名为歼-5。歼-5成为中国空军早期的重要作战力量之一,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的起步阶段。
虽然歼-5在技术上已经落后于同时期西方国家的战斗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对中国空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米格17”在中国被称为歼-5,这一名称体现了中国对苏联技术的吸收与再创造。通过这种方式,中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航空工业体系,为后来的航空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