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故事,出自《三国演义》。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也成为了后人常用的一种比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将“诸葛亮草船借箭”作为歇后语使用,那么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详细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
“草船借箭”讲的是三国时期,周瑜为了为难诸葛亮,故意让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表示三天即可完成。他利用大雾天气,带领二十艘草船靠近曹军水寨,用草人引诱曹军射箭,最终成功“借”到了十万支箭,既完成了任务,又让周瑜无话可说。
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对时机的把握,也成为后人称赞其智慧的象征。
二、歇后语的完整表达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完整歇后语是:
>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虽然表面上是“借”,但实际上并没有归还,比喻某些事情看似是借用,实则已经据为己有,或者利用某种手段获取利益而不予归还。
三、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歇后语全称 | 诸葛亮草船借箭 |
下一句 | 有借无还 |
出处 | 《三国演义》 |
故事背景 | 诸葛亮在大雾中用草船向曹军“借”箭 |
比喻意义 | 表面借用,实则不还;形容巧妙获取资源或利益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运用智慧或策略获取好处,不归还 |
四、结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而它的歇后语“有借无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形象,让人在感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一些生活哲理。了解这些文化符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