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原文是什么】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这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郑文公的谋士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撤军的一段话,旨在说明郑国对秦国并无恶意,反而有合作的诚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郑国对晋国不讲礼节,同时又对楚国有二心。”这是烛之武在分析秦、晋、郑三国关系时所提出的理由之一,目的是让秦穆公认识到,如果继续支持晋国攻打郑国,可能会损害秦国的利益。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进行详细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 |
原文句子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现代汉语翻译 | 因为郑国对晋国不讲礼节,而且对楚国有二心。 |
出处背景 | 春秋时期,晋、秦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烛之武游说秦穆公退兵。 |
语义解析 | “无礼于晋”指郑国曾对晋国不敬;“贰于楚”指郑国在外交上对楚国有二心,即表面上依附晋国,暗地里又与楚国交好。 |
历史意义 | 烛之武通过分析秦、晋、郑之间的利害关系,成功说服秦穆公撤军,避免了郑国被灭的命运。 |
文学价值 | 这句话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与言辞技巧,是《左传》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 |
三、结语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左传》中一段极具历史与文学价值的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通过这段话,我们不仅了解了郑国的处境,也看到了烛之武的机智与辩才。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与语言表达方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学习价值。